GB/T 16260.3-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3部分:内部度量

标准详情:

GB/T 16260.3-2006

国家标准推荐性
  • 中文名称: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3部分:内部度量
  • CCS分类:L77
    ICS分类:35.080
  • 发布日期:2006-03-14
    实施日期:2006-07-01
  • 代替标准:被GB/T 25000.23-2019全部代替
  • 技术归口: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软件开发和系统文件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3部分:内部度量》由TC2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6260的本部分定义了依据GB/T 16260.1-2006标准定义的特性和子特性来定量测量软件内部质量的内部度量。本部分旨在与GB/T 16260.1-2006一起使用。 本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 如何使用软件质量度量的解释; b) 每个子特性的基本度量集; c) 在软件产品生存周期内如何使用这些度量的实例。 本部分没有为某个评定级别或依从性等级而设置这些度量值的范围,因为这些值是依据每个软件产品或软件产品的一部分的自身特性而定的,也即依赖与软件分类、完整性级别和用户需求等因素。一些属性可能会有期望的取值范围,但不依赖于特定用户的需求,而范围的确定往往依赖于一般因素,例如人类认知因素。 本部分可用于各种应用软件。用户可以选择、修改及应用本部分中的度量和测度,也可以针对独特的应用领域定义特定应用的度量。例如,对于安全性和安全保密性等质量特性的具体测量可参见有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本部分旨在针对以下使用者: a) 需方(从供方获得或采购系统、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的个体或组织); b) 评价者(实施评价的个体或组织。例如评价者可以是测试实验室、软件开发组织的质量部门、政府组织或用户); c) 开发者(执行开发活动的个体或组织,开发活动包括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的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直至验收等活动); d) 维护者(执行维护活动的个体或组织); e) 供方(按所签合同向需方提供系统、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的个体或组织),其在合格性测试中确认软件质量时使用; f) 用户(使用软件产品执行具体功能的个体或组织),其在验收测试中评价软件产品质量时使用; g) 质量管理者(执行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的系统性检查的个体或组织),作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评价软件质量时使用。

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杭州波导软件有限公司、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起草人

韩红强、杨根兴、冯惠、丁志刚、王欣、王凌、

相近标准

GB/T 41866.3-2022 系统与软件工程 信息技术项目绩效基准度量框架 第3部分:报告编制
GB/T 41866.2-2022 系统与软件工程 信息技术项目绩效基准度量框架 第2部分:基准度量要求
SJ/T 11375-2007 软件构件 产品质量 第2部分:质量度量
GB/T 30246.3-2013 家庭网络 第3部分:内部网关规范
GB/T 6115.3-2002 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 第3部分:内部熔丝
DL/T 2015-2019 电力信息化软件工程度量规范
GB/T 38634.3-2020 系统与软件工程 软件测试 第3部分:测试文档
GB/T 30847.1-2014 系统与软件工程 可信计算平台可信性度量 第1部分:概述与词汇
GB/T 30847.2-2014 系统与软件工程 可信计算平台可信性度量 第2部分:信任链
DB4401/T 105.3—2022 单位内部安全防范要求 第3部分:机关单位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纠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