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TSC 001-2019 绿色食品黄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标准详情:

T/GTSC 001-2019

团体标准推荐性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馆陶县蔬菜服务协会生产基地绿色食品黄瓜栽培的产地条件,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产品采购、包装、储运
温度管理:播种出苗后,子叶展平前苗床保持较高的温度并给予充足的光照。子叶展平后适当降温,白天以28℃、夜间15℃左右为宜。寒冷季节温度过低可适当加温,高温季节温度过高可适当降温。定植前7-8天,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气温20℃,夜间10-15℃。肥水管理:出苗后即可浇水,以保持基质湿润为宜,从子叶展开到二叶一心期,保持基质水分含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0%-75%,三叶一心后,水分含水量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原则是高温天气多喷,阴雨低温天气就适当减少浇水次数及浇水量。病虫害防治:在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喷施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可预防猝倒病的发生,高瘟季节育苗,应选用防虫网、诱杀板预防害虫。4.定植4.1定植前准备整地、施基肥:肥料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要求。定植前翻耕土地30cm左右深,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5000kg-700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硫酸钾型)30kg或草木灰200千克,其中60%撒施,40%按行开沟,集中施用。作畦:采用高畦或瓦垄畦,畦宽1.4m,畦面宽0.9m,畦高15cm。4.2定植定植时,在高畦畦面两侧各开15cm宽、8cm深的小沟,每沟定植2行,株距30cm-32cm,T/GTSC001—2019每667m2定植3500-3800株,畦面覆盖地膜。4.3病虫害防治4.3.1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要求。严禁是高毒、剧毒以及“三致”农药;有效成分相同的有机合成农药一个生长期只能使用1次。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4.3.2防治基本原则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农田生态的总体出发,以保护、利用田间有益生物为重点,协调运用生物、农业、人工、物理措施,辅之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量。4.3.3病害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白粉病等。黄瓜疫病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津优303、津绿21-10等;②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③发病初期可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一次,亩用35克;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一次,每亩使用制剂100g-120g;或72.2%普力克水剂一次,每亩使用制剂72g-107g喷洒。黄瓜霜霉病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②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再在常温水中继续浸种。③苗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预防病害,亩用制剂147-267克;④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喷洒25%醚菌酯悬浮剂一次,每亩有效成分含量25g-50g,安全间隔期7天,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一次,每亩有效成分含量170g-240g,安全间隔期7天。黄瓜白粉病防治:发病前用10%烯酰吗啉烟雾剂熏蒸,每亩用药250g,安全间隔期7天,密闭熏3h后开棚。发病后喷洒47%加瑞农粉剂,每亩用药30g;或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制剂70ml-80ml,安全间隔期7天;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含量25g-37.5g,安全间隔期7天。4.3.4虫害黄瓜害虫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等。蚜虫防治:①用黄板诱杀有翅蚜;②喷洒10%吡虫啉水溶剂一次,每亩用20克防治蚜虫。白粉虱防治:①用黄板诱杀成虫;②培育无虫苗,要防止随苗将白粉虱带入温室。消T/GTSC001—2019灭前茬和温室周围的虫源;③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一次,每亩使用制剂20g-30g,安全间隔期10天。5.1产品质量标准按NY/T747执行。6.1采收生长期施过化学合成农药的黄瓜,采收前1-2天必须进行农药残留生物检测,合格后及时采收,分级包装上市。7.1包装应符合NY/T658的要求。8.1贮运应符合NY/T1056的要求。

起草单位

馆陶县蔬菜服务协会和馆陶县蔬菜办公室技术站共同起草

起草人

郭兴文 陈全兴 刘艳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纠错」

「相关推荐」